发布时间 / 2025-02-14 14:37
“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以来,网信部门迅速部署、狠抓落实,强化排查处置,抓好督导整改,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针对挑起极端对立、炮制不实信息、宣扬低俗恶俗、鼓吹不良文化、违法活动引流、侵害消费者权益等6类问题,从严查处一批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为营造春节良好网络氛围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微博、抖音、快手、腾讯、小红书、百度、知乎、豆瓣、哔哩哔哩等重点平台累计清理违法违规信息103万余条,处置账号9.7万个。
随着信息网络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违法犯罪行为也正在向网络空间扩散。近年来,利用网络制造散播谣言、负面信息进行敲诈勒索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名誉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危害网络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防范和惩治网络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工作。
这是一段“超离谱相亲”:春节期间,一名女生在家人的笑声中醒来。女生惊恐地发现,长辈们围在床周边,相亲对象就站在对面。女生不知所措,显得特别尴尬和无助。视频画面还特意标注了“父母安排的相亲对象直接进房间”等文字。
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净网2024”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整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全年共侦办网络违法犯罪案件11.9万余起,有力维护了网上政治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出门吃饭、上网购物,很多人喜欢先看看平台的评分和测评,避免上当踩雷,但你看到的反馈和评价可不一定是真实的。
紫光灯一照,众多大品牌洗发水纷纷陷入了“致癌”风波;对比配料表,经过简单实验,就能够得出当红奶茶属于“科技乳”的结论……近期,多个由测评博主制作的“科普视频”深陷争议。新华网调查发现,一些网络测评的方式简单,结论往往耸人听闻,甚至为了获取流量,采取“拉踩”手段;有的网络测评与直播带货紧密结合,打击商业对手。网络评测如何才能经得起社会的测评?
“原来,真正的医学奇迹在互联网啊!”这般略带调侃的感慨,近来在网友间屡屡传开。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其中,AI视频生成技术的迅猛发展尤为引人注目。随着算法的不断优化和计算能力的飞速提升,AI视频生成已经迈入了“秒速时代”,它就像一位速写画家,只需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卷。
国家发展改革委6日发布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提出到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发布时间 / 2025-01-06 15:20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水军有组织地刷分控评、刷量增粉、刷榜拉票、刷单炒信,严重危害网络生态,有的在社会事件中蹭炒热点、吸引流量,有的利用榜单规则组织冲榜刷评,有的为公众账号、直播间制造虚假人气,有的为商家店铺营造不实口碑,有的通过“养号”为影视作品和娱乐明星刷分控评、制造虚假流量。
关注网信浙江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