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从“双11”到“618” 中国电商20年再回首

从“双11”到“618” 中国电商20年再回首

发布时间:2019-06-20 08:20 分享到:
随着618大促的结束,新一轮的购物狂欢又在酝酿当中,从“双11”、“双12”,再到“520”、“618”,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购物节相继出现,中国互联网电商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又将迎来什么样的新局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回顾。

几经变革:中国电商的二十年

如果从1999年中国第一家电子商务C2C平台8848成立开始算起,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至今恰好经过了20年。就在同一年,易趣、阿里巴巴等平台也相继成立,直到2003年,作为C2C平台的淘宝网才正式成立。2004年京东进军电子商务领域,京东多媒体网正式开通,主营3C产品,后于2007年更名为京东商城。2005年苏宁开启线上业务,成立网上商城,随后更名为苏宁易购。2008年淘宝成立淘宝商城,并于2012年改名天猫商城。

在头部电商逐渐壮大的同时,细分领域的电商也在不断发展。2008年专注于品牌限时特卖的唯品会成立,2010年主营化妆品的聚美优品成立,同年专营日用百货打造“网上超市”的1号店也随之成立。

在此期间,智能手机的普及与3G网络的正式商用,使得手机开始取代PC端成为人们互联网生活的中心。2009年中国手机网民在一年里增加了1.2亿,网购用户规模则突破了1亿,电子商务的重心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

随着海外代购热潮的到来,跨境电商也应运而生。2014年大量资本和巨头进入跨境电商领域,阿里、网易、京东等相继步入跨境电商领域,天猫国际、网易考拉、京东全球购等品牌开始布局。除此之外,买手型跨境电商洋码头、社区型电商小红书等也凭借各自的优势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民狂欢:购物节带来消费新增长

在3G网络正式商用的2009年,陷于经营困境中的阿里巴巴,为了宣传刚上线不久的新业务淘宝商城,决定以“双11”促销日的模式进行推广,仅仅是简单的“全场五折”最终创造了5200万的营业额。再到第二年,“双11”成为了整个阿里集团最重要的活动,第二个“双11”最终以单日销售额9.36亿、每秒超过2万元的交易额,与总共181家店铺过百万的成绩再度引人瞩目。“双11”的销售成绩也逐渐改变了零售业对线上销售的认识,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尝试向电商转型。

无独有偶,京东618大促也同样起始于这段时间,结合当时电商的流行趋势,京东选择在6月18日这一天以全场满赠、满送的形式进行产品的促销,用秒杀等几乎是“送钱”的活动培养用户习惯。随着电子商务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开始选择在“购物节”这天进行促销活动,“618”、“双11”等不再是拘泥于某一个平台所有,而成为了整个电商行业进行促销的新途径,此后“双12”、“818”等各式各样的购物节开始不断涌现,以至于电商行业出现了一年当中有十几个购物节的景象。

2018年“双11”创下2135亿元的成交额,数以千亿计的销售成绩是在十年前难以想象的销售奇迹,购物节作为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也象征着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正迎来新的转型。

消费新形态:电子商务引领新生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网上零售额7.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2%。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在悄悄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与生活习惯。

网购倒逼实体经济转型

与全民狂欢的电商狂欢所相对的,是大型零售商场的门可罗雀。在电子商务发展起来之前,中国消费者面对的是粗放、低效的实体购物环境,商场少、价格贵而且体验差。

网络购物不但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弥补了实体零售在便利性上的不足,而且以低价、促销为噱头的电商不需受到高额的店面租金、税收和人工费用带来的高成本的限制,便给消费者提供了低价的可能。特别是在购物节期间,商家通过低价促销、捆绑销售,打出优惠组合拳,瞄准消费者“促销易感性”的冲动消费心理,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成为“剁手族”。

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商经济,长期以来在温室中的实体零售行业也不得不从舒适圈里醒来。近年来,不少大型零售商场都在试水整合升级,开展业态混搭尝试,打通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希望分得“互联网+”的一杯羹。

“购物节经济”引领消费升级

最初的“双11”购物节以低价和促销为噱头,伴随着快递爆仓和恶意刷单等现象,更像是草根阶级的狂欢。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购物节逐渐摆脱了这种廉价的印象,渐渐发展成了中产阶级消费的图鉴。旅行、运动、科技、文化类等产品在电商平台上近年来表现不俗,苹果电子产品的成交量也排在前列,这都显示出了与过去低劣、廉价的网购截然不同的形象。

除此之外,国人跨境购物需求的兴起,带动了全球其他国家的众多品牌参与进来,天猫数据显示,2018年“双11”期间,共有75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个品类的近1.9万个海外品牌供消费者选择,中国的消费模式也正逐步走向世界。

电子商务向三四线城市普及

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城市消费升级报告2018——“双11”十年大数据透视》显示,近几年,来自中西部二线城市的消费增速明显,其中武汉、成都、重庆等城市增势显著。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地域的限制逐渐被打破,三、四线城市的购买力不断被释放。与此同时,感受到巨大潜在市场的品牌与电商们,开始向农村市场下沉,有的商家还推出针对农村消费者、性价比更高的定制款,满足了农村消费者的需求。

数字中国:信息化带动数字经济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年前,不少人对数字经济的理解还停留于“集市上的买卖搬到网上做”。如今,“互联网+”已成高频词汇,数字经济正不断创造新的可能。而“互联网+”思维也给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给新技术、新模式的产生提供无限可能。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煜波认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有自身特点,就是我国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时,就迎来了信息化。这既给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因此需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来源:网络传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