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工作动态
  3. 浙江打响劣V类水剿灭战

浙江打响劣V类水剿灭战

发布时间:2017-02-07 16:01 分享到:

    今天的抉择,决定明天的命运。

   立春时节,肩负“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殷殷重托,我省再次部署“五水共治”工作——至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V类水,比原定时间提前3年、更高水平地实现水环境改善目标。

   这个抉择,源自“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

   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面对百姓“水更清”的愿景,浙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遗余力地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郑重宣告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

   这个抉择,展示建设美丽浙江的自信。

   消灭6500公里垃圾河,省控断面水质Ⅲ类以上逾七成,治水铁军活跃河畔,水清岸绿处处成景;“河长制”领跑全国,垃圾分类全国示范,农村治污全球点赞……今日浙江,已有足够的底气拉高标杆、自我加压,把“浙江的今天”建设得更好,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的浙江实践。

   这个抉择,透着转型发展的雄心。

   迈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浙江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坚持有违必拆、有污必治、有劣必除,坚决打破拖累发展的坛坛罐罐,在“拆治归”中从容引领新旧动能转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一滴水见阳光。浙江,正以“五水共治”的探索实践,铺陈出“两美”浙江的动人画卷,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浙江样板。

   五水共治

   治出万千气象

   “五水共治”,是瑞安籍华侨黄海澄心底的荣耀,他经常自豪地向人述说。远在巴西经商的他,从这个独特的词汇和老家河流的变化中,感知到“浙江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正在走一条很超前的路”。

   1月15日上午,黄海澄穿过杭州武林广场,步入了浙江展览馆。这里正在举办的浙江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成就展,把“五水共治”的历程、成果和意义,清晰地呈现在他的面前:从2004年启动首轮“811”行动,到2013年底发出“五水共治”总动员,再到如今提出全面剿灭劣V类水,10余年接力治水,浙江阔步走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上。

   透过展览,黄海澄更加深切感到一路走来的不易。

   经济发达的浙江,以水为镜,深思发展,决意要当清醒的领跑者,不以牺牲环境换取GDP。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源、能源消耗日益增加,生态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八大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尽管多年治水,但2012年全省仍有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为劣V类。浙江下定决心修复山河本色,重塑美好家园。

   而今回望,这是一段艰辛却辉煌的历程。

   2013年6月,浦阳江畔打响全面治水第一枪,浦江县壮士断腕,关停两万余家水晶加工作坊;2014年到2015年,浙江全面开展“清三河”,消灭垃圾河6500公里,完成黑河臭河整治5100公里;2016年,全省超额完成1亿立方米的年度清淤任务,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削减至6个。

   3年多来,浙江累计建成城镇污水管网11625公里,完成23137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调减生猪存栏800余万头,六大重污染行业凤凰涅槃……人们惊喜地发现,昔日垃圾河成了天然游泳池,水清岸美的画面又回来了。

   站在即将迎风绽放的“笕川花海”中,缙云县笕川村党支部书记施颂勤自信地擘画着村庄的未来。2014年底,拿着多方争取来的100万元治水资金,全村党员干部从治理新建溪笕川段起步,不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如今漫步村中,水清、路洁、家净、村美,还有四季花海、餐饮民宿、亲子乐园、科普基地,这里已蜕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浙江开展水岸同治,加速淘汰低小散、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最早启动治水的浦江县,因为用心付出,迎来回馈之时。2016年6月,被称为“中国水晶玻璃之都”的浦江,与世界著名水晶产地捷克携手,共建中捷水晶产业合作园,水晶产业浴火重生;7月,全县51条支流中Ⅱ类水支流达39条,Ⅲ类水支流为12条,全面消除Ⅲ类水以下支流,实现全境河流可游泳;11月,获评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

   在南太湖畔的长兴县,总投资200亿元的浙商回归项目——太湖龙之梦乐园,在整治后的图影湿地畔崛起;

   瓯江悠然穿过的丽水市大港头镇,告别脏乱差的木材加工产业后,小镇文化产业基地、通济堰养生园等投资达19亿元的一批项目相继落地,“古堰画乡”步入黄金时代;看着一溪好水,邱献军返回故乡兰溪市游埠镇,投资300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五水共治”倒逼下,在“拆治归”联动中,浙江迎来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万千气象。

   时至今日,“浙江为何治水”“治水如何改变浙江”的命题,答案已然清晰。

   自加压力

   争当标杆省份

   “河长”,是扛在安吉县南溪村村级河长唐群志肩头的一项使命,让他对人生和家园充满期待。经常骑着电瓶车巡河的他,与沿岸居民一起,共同守护着南溪清流,希冀这条西苕溪的支流生出更多风光。他说:“治水不易,护水更难,河长一天也不能松懈。”

   唐群志是浙江6.1万名河长中的一员。我省“五水共治”能取得丰硕成果,得益于“河长制”这套高效管用的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目前,浙江已形成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省级河长6名、市级河长199名、县级河长2688名、乡镇级河长16417名、村级河长42120名,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他们用3年时间,写就了一部现代版的“大禹治水”壮歌。

   伴着“河长制”走向全国,浙江“五水共治”的又一重要成果,也被全国聚焦。2016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听取浙江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汇报。这意味着垃圾分类的浙江经验、绿色发展的浙江实践,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浙江的“五水共治”,已然走出国门。2016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的泛亚和太平洋地区农村供水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世界银行特邀浙江省专题介绍农村治水经验。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饮水工程,不仅成为农村治水的全国典范,也成为全球破解农村治水难题的项目样板。

   “五水共治”,不仅旨在修复山河本色,更在于治出转型实效。它与“三改一拆”“浙商回归”有机结合、联动发力,成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关键招数。如今,“抓治水就是抓改革,就是抓调结构转方式”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尽管治水成效显著,但对浙江而言,治水永无止境。

   2015年,浙江开始实施劣V类水质断面消减计划,水质改善加快提速。尽管大江大河的水质明显改观,但一些河流、湖泊、池塘、沟渠的水域水体洁净仍待改善,离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的要求仍有差距,离经济转型升级的境界还有距离。

   百尺竿头还须更进一步。2016年底,省委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到2017年底全面消除劣V类水。

   这是一个更快的目标——2017年底完成消劣,意味着经济发达、水网密布的浙江,要提早3年完成既定目标,兑现“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承诺,争当全国治水标杆省份。

   这是一个更严的标准——从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到全面消除劣V类水,意味着浙江自我加压,对治水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江大河要全流域清澈,小河小溪也要涓涓清流,真正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这是一个更高的追求——消除劣V类水,是治污水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而对水环境基础较好的地方来说,更要拉高标杆,不断提升水质,努力让每条河都成为“可游泳的河”。

   这是一个更深的层次——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深化“五水共治”,坚定不移念好“拆治归”、打好组合拳,开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

   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浙江有足够的底气,在“五水共治”上锚定新方位、展示新作为、提供新经验。

   义无反顾

   打响消劣大战

   照《浙江省劣V类水质断面削减计划(2015—2017年)》,嘉兴、绍兴、金华等3个市,于2015年底提前完成目标,基本消除境内的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

   改变的不仅是水质,还有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

   在开化县金星村和华东村,人们拆掉脏乱差的违建猪舍,建起花牵谷景区,悉心呵护良好生态;位于浦阳江畔的浦江县桐桥村,村民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建设,还时常在村口的翠湖湿地公园内,组织开展诗歌吟诵比赛。一场治水工程,深刻地改变着城乡面貌。

   而从“寻找可游泳的河”,到宣示“彻底剿灭劣V类水”,从推动“‘五水共治’形成破竹之势”,到承诺“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3年多来,浙江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更是铸造了一支敢打敢拼的“治水铁军”。

   嘉兴,鱼米之乡,但曾经恶劣的水环境已成“心腹之患”和“切肤之痛”。2012年,嘉兴成为浙江唯一一个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不合格的设区市。启动“五水共治”后,嘉兴“治水铁军”乘势而上,不舍昼夜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关停污染企业,加快截污纳管,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以铁的决心修复水环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底,嘉兴成功消除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2016年底又亮出新的成绩单,IV类及以上水体比重提升至93.1%,其中Ⅲ类及以上水体比重提高到19.2%,出境水水质优于入境水水质。

   消劣,是摆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眼前的一项重任,亦是锻造“浙江铁军”的重要战场。面对这项重大而艰巨的新使命,“浙江铁军”撸起袖子加油干。

   2月3日,新春首个工作日,浙江各地的河流两岸,活跃着党员干部和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捡拾河道垃圾,清理河道淤泥,宣传垃圾分类,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江河清流,誓将“五水共治”进行到底。

   诸暨市是传统工业重镇,制造业产值超过千亿元,但占大头的袜业、纺织、化工、珍珠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多耗水严重、工艺落后、排污量大。启动“五水共治”前,诸暨大小河流中,劣V类水质占44.9%,Ⅲ类及以上水质仅占26.53%。当地痛下决心,向岸上落后产业“开刀”,统筹实施治水,终于唤回一条条清流。

   据最新监测结果,诸暨全市39条河流、49个重点整治河段,已连续16个月保持V类及以上水质,其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河段占比高达90%。“在全境消灭劣V类水质断面的基础上,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继续当好‘治水铁军’,向全境消除劣V类水、继续提升河道水质迈进。”该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打好全省污水剿灭战、实现“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去年12月14日,《浙江省劣V类水剿灭行动方案》正式下发,全省各地向着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工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排放口整治、生态配水与修复“六大工程”进发,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展,让“河长制”等浙江治水经验继续领跑全国。

   浙江“治水铁军”,正不折不扣地按照“2017年全面消除劣V类水”的目标要求,开启新的征程。1月20日,省治水办对劣V类水剿灭行动再次进行专题部署,强调务必要全面消除劣V类水。1月23日,全省环保工作会议再次要求,把剿灭劣V类水作为今年全省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背水一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各地立下军令状,抓紧制定消劣方案,分解任务,层层落实,按照“一点一策”要求,明确项目表、时间表、责任表,做到挂图作战、义无反顾。

   把成绩留给昨天,把目光投向远方。浙江的“治水铁军”,正在新的跑道上发力冲刺。